• 作者:老汪软件技巧
  • 发表时间:2024-09-03 07:02
  • 浏览量:

大家好,我是祯民。这个月我从原来的「抖音安全」团队主动转岗到了「AI IDE」团队,很感谢之前leader柏阳对我的培养、照顾,不知不觉已经并肩作战三年了。在这里希望能简单做个记录,几年后也能用于回顾和追溯自己的成长。

为什么要转岗舒适区的止步不前让我很焦虑

在周围很多人的视角里,在抖音工作是一件让人非常羡慕的事情。诚然,在「抖音安全」团队工作有非常多可见好处,比如:

能够接触到亿级用户项目的相关策略,直接参与到其中的开发,了解到有意思的策略;团队认可度高,直播方向跳槽便利;业务营收能力强,不需要担心裁员,几乎不背裁员指标;部门业务成熟,不算卷;我的往届绩效不差,在部门里也很活跃,时常技术分享,能有较好的收入回报;转岗前的一个月刚评上了部门内的技术奖项,坚持长线思维&技术创新;

因为这些原因,所以即使在转岗前,其实很多同学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我要走,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想法,而是一个深思熟虑后,下定决心且抱有期待的一个决定。

在业务组中,对研发的要求并不仅是技术,相比之下对业务概念的关注反而可能要求更甚,工作内容其实可能更像是一个懂研发的产品。举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,在这个背景下,业务组的研发也许技术的水平到6分就足够了(满分10分),再追求其实意义也不大,不容易在业务中应用,更多的则是加深对业务策略的理解。

当然这也意味着,只要部门不裁员,你的技术水平能到6分,你的工作是可以很舒服的。以我为例,业务的需求我都可以很轻松地完成,几乎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调研,凭以往经验就可以高质量满足业务预期。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种就是神仙日子吧,真正意义上的work life balance。

但我很奇怪,我不仅不感觉是神仙日子,反而很痛苦。这种舒适区的止步不前让我感觉非常焦虑而且对现状不满,我更想做一个开疆扩土的将士,而不仅是一个守江山的螺丝钉。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开放,没有一个标准答案,只能说看个人更需要哪种,对自己的预期又是怎样的。

技术栈不想局限在web前端

业务组的技术栈主要以web前端为主,也有跨端和少量的node服务,不过归根究底还是与图形界面交互,写法大差不差。

虽然在公司里,给我的职位是前端工程师,但我对自己的定位其实一直都是工程师,用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用技术解决问题的人。

我并不想自己陷入到前端中,或者被所谓的技术栈束缚,我一直以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,我想尝试更多的技术可能,以最优质的解决方案为目标,而不仅局限于过程是否与自己的技术栈相符。所以去架构团队对我对自己的预期也更为匹配,我能面对到更多的可能和挑战,自己技术和眼界的成长也会更快。

面试时畅聊技术的心跳声和热血沸腾

新的旅程:从抖音安全转岗到AI IDE架构组_新的旅程:从抖音安全转岗到AI IDE架构组_

架构组总共有3次面试,无一例外每次面试几乎都是畅谈甚欢,因为业务很忙,我也没时间准备面试,就是裸面,想到啥聊啥。但聊到技术时,我都能畅谈很久,到听到不一样的可能和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挑战时,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和热血沸腾。

这种感觉和刚毕业时的那种活泼和期待太像了,对比在舒适区中的逐渐死气沉沉和老练,我没办法拒绝这种心里最直接的感觉,这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。就像三年前,柏阳面试我未来规划时,那时候的自己虽然幼稚,但仍然可以地说出自己想当架构师的那份坚定。

有的时候,对人来说,薪资、发展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,顺应本心去尝试,成就预期中的自己比物质更为重要,毕竟人生本就是一段不断尝试的旅程。

下半年想做的事技术栈赶上同组同学的节奏,不拖后腿

自己虽然对技术很有热情,但现在的技术栈和技术视角和同组同学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,业务组和架构组对成员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,得尽快赶上同组同学的节奏,不拖团队的后腿。

完成业务工程师向架构师的心态转变

业务工程师更多地是根据产品经理的要求,完成业务需求,有点像螺丝钉或者工具人。但架构师的定位更像是超级兵,就不仅是按需求无脑堆简单重复的代码了,竞品调研、全局的技术实现、原理和底层性能的考察这些都是架构师的工作内容,为架构产品直接负责,不再是仅仅循规蹈矩了,要逐渐完成这部分的心态转变。

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书顺利出版

去年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签约了,写了一本关于生成式AI应用的书籍,共9章,印刷字体约30w,现在已经到编辑排版的阶段了,希望一起顺利,年底前能完成出版,也是很有意思的人生体验了。

小结

希望几年后回顾回来,能不忘初心,学有所成,在一些领域做出贡献和真正有价值的事。

总有人间一两风,填我十万八千梦。

2024.8 写于西安

祯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