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作者:老汪软件技巧
  • 发表时间:2024-08-22 21:02
  • 浏览量:

关于分享这个技能:当你能对某个主题进行系统分享了,你就会意识到你才真正懂了这个主题。

背景:因为我喜欢做技术分享,之前写过很多技术相关文章来分享自己的开发经验——比如《LiteFlow逻辑可视化编排设计与实现》系列等等——团队的伙伴们很好奇一个技术分享应该怎么做,因此我最近要在团队内部给大家做一次关于“怎么做技术分享”的技术分享,以下是我对“怎么做技术分享”这个主题的一些学习和思考。

大家好,很高兴跟大家做这次关于“怎么做技术分享”的技术分享。

大家之前肯定看过、听过、读过很多别人做的技术分享——毕竟咱们都是知识工作者嘛,知识是我们日常工作的核心要素,我们往往需要借鉴别人的知识和经验、来指导自己的开发和实践。

那如果是让我们自己来做一次技术分享,那我们该怎么办呢?

回想之前看过、听过、读过的别人做的优秀的技术分享,我们往往会发出下面的感慨:

上面的那些感慨,大概都偏向于“表达”——然而对于一场技术分享,“表达”已经是最后一个环节了。

为了做好一场技术分享,在“表达”之前还有很多其他更重要的环节,这就是本次分享需要分享的内容:

本次分享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:

工作流程:在第一部分,我们会讨论做好一次技术分享的工作流程,这个工作流程主要分为4个步骤——Capture(搜集)、Organize(整理)、Distill(萃取) & Express(表达)——这4个步骤的英文首字母、正好可以简写为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单词“CODE”(代码):信息结构:在第二部分,我们会讨论做好一次技术分享、需要处理的信息结构,我们这里讨论的信息结构主要分为5个层次——Data(数据)、Information(信息)、Knowledge(知识)、Insight(洞见) & Wisdom(智慧)。1、工作流程:CODE,Capture(搜集)、Organize(整理)、Distill(萃取) & Express(表达)

接下来,我们将会一个一个地详细讲解“CODE”工作流程的四个步骤。

1.1 Capture(搜集)

第一步,搜集(Capture):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搜集素材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——素材是我们的原料储备,是可以集成的组件模块——搜集素材也是我们作为创作者、需要平时就要养成的一个行为习惯。

那我们为什么需要搜集素材呢?因为你见过的所有新出现的、有创造性的东西,都只不过是集之前的点子之大成。

这个概念在Kirby Ferguson拍摄的名为《Everything is a Remix(一切都是混搭)》的系列视频短片中有很好的体现。

例如,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从Apple公司的Macintosh模仿了许多特性,而后者早期的大多数点子又是从Xerox PARC的Alto计算机那里借鉴的,而Alto计算机本身主要也是受到斯坦福研究院的NLS计算机的灵感启发。

这种混合和模仿看似是坏事,其实并非如此,混搭和重新合成是产生新点子的常见方法。创造力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,这三个阶段都不过是不同形式的重新合成:

模仿(Copy);转换(Transform);合并(Combine)。

再比如,我们祖国研发航母的过程,其实也是经历了类似的步骤:

拆解:2000年购买了瓦良格号,经过拆解改造,在2012年推出辽宁号;抄袭:经过模仿抄袭,在2018年推出了山东号;创造:经过组合创造,在2020年推出了福建号。

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·福特曾经这么说过:“我并没有发明什么新东西。只不过把他人的发现汇集起来了而已,在他们背后是几个世纪的工作成果。如果我在50年、10年,甚至5年前做这些事,可能就不会成功。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如此。当万事俱备,质变就发生了,而且是不可避免地发生。教别人相信“人类最伟大的进步是由极少数人推动的”实在是糟糕透顶的胡说八道。”

我创作这篇文章的方式,其实也是一种“混剪”——将之前搜集到的素材,进行了重新组合——为了完成本篇文章的分享,我阅读、使用了以下相关资料:

作为创作者,搜集素材是我们需要平时就要养成的一个行为习惯。我们在搜集素材过程中,不需要保留所有内容,而是根据我们当前的需要进行选择,有意识地忽略其他冗余的内容。

1.2 Organize(整理)

第二步,整理(Organize):我们需要把上一步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、组织和整理。

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需要,对上一步搜集到的素材进行裁剪,并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和整理,比如搭建文档框架的“金字塔”结构:

金字塔结构主要遵循以下图中的四个核心原则——论、证、类、比——这四个原则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理解:

以上统下重要性:有理有据,让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和支撑力。横向关系:同一层次之间的并列关系或者递推关系,横向全面梳理关系,拓宽内容广度,形成文档的脉络。逻辑递进1.3 Distill(萃取)

第三步,萃取(Distill) :我们不是“大自然的搬运工”,我们是为了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,所以我们需要对素材进行萃取提炼,建立一个知识模型。

比如我们本次技术分享,就是用了“CODE”模型,将技术分享的工作流程分为四步:Capture(搜集)、Organize(整理)、Distill(萃取)和Express(表达)。我这里其实直接使用了蒂亚戈·福特在《打造第二大脑》中建立的“CODE”模型:

再比如,小胡子老师陈练在《三步成师》建立的“编、导、演”模型(能编、善导、会演):

同样的,王鹏程在《如何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培训师》中建立的“左右脑”模型:

1.4 Express(表达)

最后一步,表达(Express):我们可以通过写文章或者做分享,来表达我们的内容和观点。

除了口语和文字,我们可以通过PPT和图片来辅助我们进行分享,比如王鹏程在《如何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培训师》中建立的“左右脑”模型,我同样可以通过以下图片进行说明:

2、信息结构:DIKIW,Data(数据)、Information(信息)、Knowledge(知识)、Insight(洞见) & Wisdom(智慧)

需要处理的信息结构,我们这里讨论的信息结构主要分为5个层次——Data(数据)、Information(信息)、Knowledge(知识)、Insight(洞见) & Wisdom(智慧):

随着我们对信息和知识的思考和加工,我们能够不断地加深信息的层次,最终得到洞见和智慧——我这里引用我们领导的一句话:“关于分享这个技能:当你能对某个主题进行系统分享了,你就会意识到你才真正懂了这个主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