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作者:老汪软件技巧
  • 发表时间:2024-08-18 00:03
  • 浏览量:

shigen坚持更新文章的博客写手兼公众号运营者。记录成长,分享认知,留住感动。个人IP:shigen

周五早下班了还是有点不习惯,吃完饭到家,在某网站看了一下《逆行人生》,拍摄的画面很烂,看了前80分钟的内容,突然在睡前有感而发,想写一篇文章出来。

谈内容

其实故事很简单,就是徐峥扮演的主角是互联网精英,40多岁被大厂裁员,然后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,不得已送外卖。额,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,一句话就可以描述出来。那故事还是被导成了电影,看到了某音上很多人的评论,都是哭着走出电影院的。我看到这里却是无感的,真的这就是生活。

对于这个电影,有这样的说法:笑的外卖员都是演员。似乎短短的几十分钟就可以把外卖员的生活艰辛展示在观众面前,但是真是的生活远远比荧幕表现的更加残酷。我想起有种写法叫做“以小见大”,这种手法巧妙的应用在这里。

短短的几句,就简短的谈下内容吧。虽然题材没有《我不是药神》感人,但是和之前的看过的电影《年会不能停》很像,很像打工人的生活。

谈见闻

逆行人生_逆行人生看后感悟_

说实话,对于这些无已经无感了。聊裁员,我亲身经历过:上一秒还在和同事对需求,下一秒业务老板打来电话,因为某某原因,可能要被释放了;甚至还有领导招呼不打,直接叫到办公室谈裁员。当公司要主动或者被迫改革、换血的时候,没有资历辈分之别……刷过某音的都知道,“裁员”这件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

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来看,21是世纪初到16年这段时间,是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间。行业的发展吸引了很多的人才涌入,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。然而饱和期一过,就必须面对瓶颈期、甚至是衰退期了,加上AI的崛起,很明显的感受就是这一批伴随互联网发展的建设者被迫下岗了,新入行的人只能越来越内卷了。很流行的一句话是:现在进互联网,和49年入国军没啥区别。

我也接触到了很多的网约车司机,我一周大约要打车4次,每次和司机都能聊起来。聊他们的工作、压力、焦虑……除开比较严肃的司机,大部分的司机都是很和善、很善于分享的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昨晚打车遇到的司机,我一上车就很纳闷,为什么司机是歪着身子开车的,一问才知道他跑了十几多个小时的车子了,脖子不舒服。车子是租的,一天120,两个小孩上大学……这些情况,是这些司机的大多数。这不由得的让我想起前段时间,“萝卜快跑”的事件。

很多都是失业的中年人,基本上是上有老下有小;没有企业要他们,只能通过跑网约车来争取微薄的收入。还要面对各种乘客,和电影中演绎的面对各种取餐的顾客是同样的道理。司机曾经吐槽说:几公里外赶来接单,乘客突然取消订单;还有本来以为是远程单的,等了很久乘客才上车,又把距离改成了几公里……这种事情,司机很无奈,平台也很无奈。

谈感想分析原因

每种现象的背后是产业发展、社会进步的产物。谈程序,从最开始的即时聊天、企业办公,到现在的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产品,都是技术、生态的发展壮大。确实带来了效率的提升,提升了生活的质量。但是在质量提升的同时,人们的需求也更加的多样化了。就像QQ、wx、抖音,他们现在的关键不是如何吸引新用户问题,而是如何保留用户粘度问题。所以现在的app都像是一个杂货店,乱七八糟的功能堆叠起来。堆叠起来,可能对于用户来说更方便了,但是对于其它想做产品赢用户的人来说,就是难上加难。他们能做的事情有头部企业在做了,除非是极佳的创意、极高的效率,否则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。就这样,大厂不需要那么多人进去,小公司又活不下去,不断的有新人挤进来,这么多的人最终的归宿就是失业、送外卖、开网约车。因为这些都是门槛很低的事情,基本上自己不偷懒,就能实现多劳多得。

互联网行业如此,传统制造业如此,我想其它的行业也大半如此。

我很能感受到的矛盾是:一方面国家提倡生育,一方面推广自动化、无人化,人最终的归宿在哪里。